仿真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软件,在工业软件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。如果说工业软件是工业发展的杠杆,那么仿真就是支点,是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重心,是攻克“卡脖子”领域的重点工程。
在大国工业、经济和科技竞争背景之下,中国工业软件被国际领先国家“断供”或“卡脖子”将成为新常态。仿真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软件,在工业软件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。如果说工业软件是工业发展的杠杆,那么仿真就是支点,是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重心,是攻克“卡脖子”领域的重点工程。因此,自主仿真也自然成为工业软件自主化道路上最难攻克的堡垒,无法一蹴而就,需要做好长时间战斗的心理准备。
中国自主仿真发展虽有障碍,但也不乏机会,尤其在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国际背景下,这种机会明显增加。
自工业强国战略提出以后,工业软件的重要性被专家和政府推向越来越重要的位置。特别是最近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,让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被空前重视,投资力度也越来越大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历来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,在国家重大项目和科技发展中发挥过无比巨大的作用。相信在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方面,将继续发挥类似作用。
中国的先进企业都是仿真软件的巨大受益者,对仿真软件的应用开发到了较深的程度,软件的效益达到最大化。今天,这些公司有些已经被断供或受到断供威胁,有些企业在目睹兄弟企业或兄弟行业的断供,危机感越来越强。中国企业,特别是龙头企业已经意识到,仿真软件的国产化势在必行。
相比CAD软件,中国企业对仿真软件开发程度远远不够,用户的依赖性还不强。这反倒给了中国仿真软件一定的喘息之机,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。以前“高价购买的仿真软件没有发挥应有价值”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论断,在自主软件发展道路上却演变成了机会。因此,相对于CAD软件,我们对中国仿真软件的自主化之路信心更强。
中国仿真技术公司和技术人员众多,不过目前是一盘散沙,互相争斗,都各为其主。如果有一种机制让这股力量凝聚起来,将是中国仿真软件自主发展的生力军。祖国的强大,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,海外归国人员和原定出国但取消计划的人才越来越多,过去一直担忧的人才缺乏问题越来越不是问题。
中国市场之大,让不论多小众的产品都有一定的需求,仿真软件也是如此。如果把中国市场中的仿真需求完全激发出来,中国仿真软件还有更多市场空间。
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加,使得以前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软件的途径被切断,正常途径增加的需求总是让中国国产软件有获得青睐的可能,至少用户还是需要公司的服务能力。
以上分析为中国自主仿真发展提供了战略优势,中国工业软件风口已强势到来,这给我们强烈和明确的信号:如果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特点、应用特征、服务能力和制度优势,中国自主仿真是可以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。
如今,宏观环境非常有利用于中国自主仿真发展,长时间发展的通道已经形成。战略上,这是一个好的时代的到来。但战术上,国际产业的发展历程证明,CAE是一项高投入、见效慢的产业。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国情、后发优势和中国市场特点,完全复制国外的发展路径,反倒成功的可能性很低。因此,目前国际局势虽然有利于中国自主仿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,但战略选择和战术确定上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图1 全球重要仿真软件功能和底层技术研究(部分成果)
2.2 中国用户刚需的准确识别
图2 各类软件功能和技术清单(一级)及软件实现顺序建议
与其他工业软件最大的不同在于,仿真软件需要大量的工程化验证。开发出第一套仿真软件其实并不难,难的是这套软件是否经得住实际工程的考验。国际先进仿真软件都要经过长期和大量工程验证方可实用,这种验证有两个途径:要么完成大量试验,要么由用户在企业现场做大量应用。对中国仿真软件公司而言,这两个途径都不具有可行性,不论哪种途径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。即使资金花得起,时间也等不起。所以一家新出现的仿真公司或新出现的仿真软件,在工程化验证方面往往都是大弱项。我们的专家历时25年,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应用案例。这些案例虽然使用的是国际软件,但都是中国用户的工程实践。利用这个案例库,可以直接验证我们开发出的软件,相当于重用过去的时间和资金,填补了未来时间和资金的缺口。
图3 企业仿真能力体系建设方法论
针对五项关键障碍所设计的五项关键策略有一个共同特征——时间。这些策略所需的要素都需要通过时间积累而成,无法通过大量资金和人海战术在短时间内获得。其实这也很好理解,成就任何事情都要有基因,至少,强大的基因能提升你的成功率。大自然的基因是生物经过数亿年的进化,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那串遗传密码。在产业上,基因其实就是组织经过长时间创建和进化而成的积淀。